当前位置:首页 >>新闻中心 >>企业新闻
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:全链路全维度护好地下水命脉
发布日期:2025/3/24 13:58:16 来源: 点击次数:

微信图片_20250324113710.png

水是生命之源,孕育了万物。然而,在煤炭工业的发展中,水害成为了仅次于瓦斯的第二大灾害来源;在漫长的工业发展过程中,水资源保护与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成了一对无法回避的矛盾。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以科技创新为笔,以生态责任为墨,在黄河流域、西部矿区聚焦解决水矛盾,书写着“采煤不毁水、开发不伤绿”的实践答卷,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“绿色样本”。

破局“四难”:从源头到终端,打造矿井水全链路体系

西安研究院依托煤炭地质保障技术积淀,开创性地提出“保-治-用-储”四位一体新理念,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矿井水治理技术体系。直面西部矿区煤炭高强度开采与水资源流失的矛盾与困境,革新传统思想定式,在矿井水害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实践中,变“水害”为“水利”,奏响了矿井水由“减灾”向“增益”变革的强音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4113722.png

煤层顶板水“保-治-用”协同管控关键技术

源头防控:“地质盾牌”筑牢生态屏障

通过工程手段构建地下水保护隐形屏障,有效控制矿井涌水量,推动地下水位回升,从源头减少水资源损耗。这一技术突破,不仅破解了传统“被动疏放”的弊端,更将矿区水文地质环境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,为西部脆弱的水文系统筑起一道坚实的“地质盾牌”。

过程管控“数字网络”赋能智慧管理

部署矿区水资源智能监测系统,实时追踪水量、水质动态,构建全生命周期数据链。通过AI算法与物联网技术,实现风险预警、污染溯源与精准调控,让矿井水管理从“经验驱动”迈向“数据驱动”,为绿色矿山装上“智慧大脑”。

多元利用“矿井水银行”激活资源价值

针对不同水质特性,开发井地联合梯级净化工艺,以绿色、高效、低成本技术去除悬浮物、氟化物、重金属等污染物,建立分质用水体系:高盐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,净化水源供给生态灌溉,真正让废水变“活水”,打造矿山专属的“水资源银行”。

高盐尾水“保险箱”技术锁住生态风险

创新提出高盐尾水转移储存技术,通过无害化封存与地质隔离,将浓缩盐水进行安全地质“封锁”,破解高盐废水处置难题。这一技术突破,既避免了环境污染风险,又为未来技术进步预留了资源化利用空间。


攻坚“三关”:从评估到运维,构建地下水治理全维度策略

煤炭行业发展持续向绿向新,西安研究院始终坚持“爱水、节水、保水”理念,践行护水节水行动,大力推动水资源保护技术、工艺革新,担负起时代背景下治污减排的企业责任。多年以来,西安研究院在煤矿设计、建设和生产全过程中,积极探索出一条保水治水节水的新路线。

链前保水:科学预测与精准治理的双重保障

西安研究院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矿山开发的“前置关卡”,通过水文地质调查、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,量化评价项目对地下水系统的潜在影响。基于评价结果,量身定制保护方案,减缓地下水环境影响 ,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。目前已在陕西、内蒙、宁夏、山西、云南、新疆等200余家煤矿企业开展水文地质现状调查和环境影响预测,客观评价项目实施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,从源头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4113727.png

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

链中治水:定制化工艺包破解复杂水质难题

面对矿山废水高悬浮物、高氟化物、高矿化度的“三高”挑战,西安研究院研发多技术耦合工艺包,实现水质精准治理,以矿井废水处理技术为保障,因矿施策,采用“微砂高效沉淀”“膜直滤”“高效除硬除氟”“膜分离”多技术耦合,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,承担30余项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工程总承包项目,控制污染物排放,处理后的水中悬浮物小于10mg/L、氟化物小于1mg/L、TDS小于1000mg/L,综合利用率达60%-80%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4113731.png

微砂高效沉淀装置

链后节水:数字运维让治水更高效、更低碳

依托专业化运维团队和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,西安研究院通过持续提升运维管理水平、构建远程水处理管控平台,实现“监测-管控-巡检”全流程智能化,使水站运维服务在保障企业生产安全、节能降耗、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明显优势。智能水站年度运维处理水量达460万立方米,药剂与人工等综合成本降低达30%,处理后的水100%回用于生产,真正践行“以水养水”的循环经济理念。

微信图片_20250324113735.png

矿井污水处理数字化管控平台


以水为媒,向绿而行。未来,中国煤科西安研究院将锚定国家能源战略需求,以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理念为指引,充分发挥地质保障领域国家队和排头兵的作用,勇当科技创新与生态治理先锋。通过科研技术突破,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西部矿区可持续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,以更高站位、更硬技术、更优模式,为矿业绿色发展贡献央企力量。


回到顶部